飞往太空,探索宇宙无穷的奥秘,从古至今一直是整个人类的梦想。自从人类首次进入太空以来,太空飞行虽然变得不那么稀罕了,但有机会进入太空的人并不多。在太空中人类如何生活,不仅科学家,就连普通人都会很感兴趣。
当人处在太空中时,会有许多物理变化。由于失重的影响,人的脊骨会被“拉长”,腰围会减小,同时体内的血液和水份因不易向下流动充斥在上半身,双腿变得瘦小,而面孔浮肿,皱纹消失,眼睛变大,血管凸起。同样身上的汗水不仅不会往下淌,反而会越积越厚。幸好在太空中洗浴很方便,失重会使水珠挂在身上不动,而用浸有浴液的毛巾擦一擦就干净了。洗头时用特制的洗发液浸湿头发,反复搓洗,再用手将水挤去,并用毛巾擦干就可以了。
人类在太空中如何进食是科学家们的一个重点研究课题,当1962年宇航员格林第一次在太空进食时,还感觉不到食物的色、香、味而难以下咽。近几年来,随着宇航科技的进步,宇航员已经能在太空中吃到富含多种营养的各种食品了。在航天飞机上除了酒类以外有100多种饭菜和20多种饮料供人选用,还另外配有厨房,宇航员们可以根据自己口味做出热腾腾的饭菜。
由于工作和生活的需要,宇航员难免会四处走动。当他们在舱内时可以借助舱壁上的扶手和鞋底的吸盘做到这一点,而在舱外活动就必须借助特殊的装备。早期航天员出舱时,必须身系安全带以免会飘走,但这种方法活动范围小,而且易被缠绕,现在已被淘汰。另一种方法就是把航天员固定在受控机械臂顶端去空中做业,虽然这种方法简单易行,但仍然会有种种限制。最佳也是最先进的方法就是采用载人机动装置,让人可以在空间自由飞行。1984年2月7日美国宇航员布鲁斯·马克肯特拉斯上校不系安全带,利用机动装置以10厘米/秒的速度进入太空,飞行距离远达90米,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在空间自由飞行的人。如今这种机动装置不断被改进,性能也不断提高,它将更轻便、更灵活、更美观,成本也更低廉,可以使人类在太空中的行动更方便随意。
相比之下,在太空生活中最方便的就要数睡觉了,因为在失重的状态下,无论是站、是卧都无关紧要。不过,睡眠时人总感觉是浮在空中,心里不踏实。只好在腰间系紧保险带,使身体产生压力,而感觉到是睡在床上而安然入梦。
当然,在太空中生活也不是每件事都那么惬意,最大问题就是入厕了。1961年5月当美国第一个“太空人”38岁的谢海德·艾伦首次进入太空时,由于当时的太空服没有排尿装置,而不得不湿着裤子完成了这次富有历史意义的太空飞行。后来美国宇航员登月球时,因为入厕不便而不得不用纸带解决“战斗”。现在科学家们已经研究出十分先进的吸附装置,男女宇航员可舒适方便解决问题。至于排泄物大多采用打包冷冻带回地球。
在太空这种特殊环境下生活,往往会对人体的健康带来许多不利的影响,人的内藏器官、血管和大脑在失重条件下都会发生静脉曲张的现象,同时还会让人觉得消沉、恶心,吃不下东西,而在狭小的太空舱中,人体缺少活力而导致肌肉萎缩,骨质疏松,心脏功能衰退,迅速老化。只有模仿地球引力、和负荷,加强运动才能解决这个问题。
人体在太空中很容易排出过多的矿物质,例如盐份。一旦这种情况变得严重起来,人会变得非常柔弱,任何过猛的动作容易造成骨折,现在新式的太空服中都必须有一套为人体补充维生素和紫外线辐射的装置,以解决这个问题,此外在太空中空气不会自由流动,通风机必须不停的开动,为此宇航员不得不总受到噪音的困扰,听力也因此而受到损坏。
研究还发现:太空中的辐射、失重、生物钟的调整以及精神上的压力,都会影响人类在太空中的生殖能力。男性精子染色体会受到影响,发育中的胚胎会被破坏。由于失重和辐射线会使男女内分泌失调,极易造成不孕。而即使能正常生育,孕妇及胎儿的健康也很难完全正常。钙质的流失会使孕妇的骨质疏松,而胎儿的钙质剧烈变化,会使新生儿痉挛,甚至丧命。如何加强太空中的防辐射设备,强化人体骨质,调整男女的内分泌系统,是实现太空移民梦所必须克服的难题。
进入太空飞行,宇航员除了要克服生理、心理上的种种压力与不适外,还要冒着生命的危险。1986年1月28日,美国“挑战者”号航天飞机失事,就有7名宇航员在爆炸中牺牲。此外,太空中还发生过许多空难事件,有不少宇航员为此而付出了生命的代价,人类踏入太空的过程,就是一条充满艰险之路。看来,宇航员的生活虽充满了传奇色彩,但也与普通人一样有着自己的酸甜苦辣,绝非像一般人心目中想象的那样轻松如意。